2020年已至尾声,但新冠肺炎疫情却依然全球肆虐。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全球经济遭受重创,正经历金融危机以来的至暗时刻。然而,在各国经济普遍负增长的一片哀鸿之下,中国不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且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在这新中国历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间,是什么让中国风雨兼程、勇毅前行,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国之声推出中国经济年终特别报道《非凡2020》,用声音刻录中国经济这一年。今天播出第一篇:《逆势增长显韧性,V型反转蕴新机》。
“转正”!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
2020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如约出现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这一天,她要发布2季度和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在一季度GDP同比下滑6.8%的逆境下,中国经济二季度会有怎样的表现备受关注。不过,早已拿到数据的刘爱华心里却轻松不少。因为,这一次,她带来的消息是,中国经济“转正”了。
刘爱华:从一季度的下降6.8%转为二季度的增长3.2%,那么反转的幅度其实是比较大的,是10个百分点。应该讲当时拿到这个数据准备做发布的时候,我自己感觉首先是深感来之不易,因为在年初面对这样空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这样的情况下,应该讲中国经济显示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在短短的一个季度之后就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当季的由负转正是相当不容易的。那么另外一方面也确实是看到这个数据之后,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
2020年初,在疫情冲击下,人们暂停出行、多数企业无法复工、餐馆大面积停业……经济虽未完全停摆,但下滑趋势令人忧心。不过,自从4月份武汉解封离汉通道,我国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复工复产开始有序进行。5月份,在推迟了两个多月召开全国“两会”上,超常规政策正式和公众见面。
增加1万亿元财政赤字,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减税降费2.5万亿,推动金融系统合理让利1.5万亿元……一揽子对冲政策周密齐全,力度空前。在此推动下,二季度中国经济开始逆势上扬,刘爱华说:这一过程充分说明,中国经济经得起考验,自我修复能力强,回旋余地大。
刘爱华:从比如说一些主要的经济指标来看,比如说工业,那么它实际上是从4月份开始就转正了,然后4、5、6月份是一个持续恢复的过程。那么服务业生产指数是在5月份转正的,然后后面是消费是和投资持续跟上。就是我们这种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这种这种战略的实施的效果的显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经济指标相继转正,也印证着中国经济提速的脚步。7月,商品零售增速年内首次转正;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年内首次转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内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出口年内累计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1至9月外贸进出口累计增速年内首次转正;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1-11月份,民间投资增速年内首次转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说:中国经济增长远超预期。
朱光耀:第四季度我想从目前所有的数据看,中国经济都恢复到了潜在增长率的水平,6%左右的水平。国际货币基金预测中国经济2020年1.9%的正增长是世界所有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国家。同时我想根据我们目前看第四季度各方面的数据,我们有信心说中国经济2020年的实际增长将超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的预期。
旅游消费、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开始欣欣向荣
重新跃动起来的中国迫不及待的伸展着筋骨。旅游消费、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开始欣欣向荣。
十一黄金周,“欢庆、旅游、聚餐”再度成为关键词,七天中国共接待游客多达6.1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约达4543.3亿元,同比恢复了近八成。
也就在这个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转正。中国经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数据的背后反映的是大家消费信心在增强。
王一鸣: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循环中,消费是终点,也是新的起点,是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主要着力点,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去年,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换算成美元就是6万亿美元,美国是62,000亿,今年应该有把握的说,我们一定能超过美国,这个零售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最大的零售单一的零售市场,我们这种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会进一步显现。